第1740章 谁死,更划算?-《周铮宫檀》
第(1/3)页
砰砰砰!!!
城墙上的枪声不断的响起,不得不说在墨家手中 出来的火枪的质量却是过人,每一次枪响都注定会带走一人的性命。
可这上万的私军,这个时候就像是做了某一种决定一般,不断的昂首挺胸,前来赴死。
他们脸上没有狰狞的疯狂,甚至连手中的长刀都扔了。
他眼中没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,甚至连身旁的人被枪杀时鲜血溅在他们的脸上,他们都无动于衷。
最可怕的是,他们的双瞳深处,宛若是一汪死水,没有任何的波动。
似乎,他们这一次前来,只有一个目的,那就是求死。
甚至在他们看来,或许被枪杀也是一种极好的选择,至少这样会让自己在死前的痛苦降到最低。
没错,就是让自己死前的痛苦,降到最低。
因为,他们退无可退,后退,就是郑开亲自斩杀,后退就是自己的族人被主家当众抹除。
横竖都是一死,或许死在火枪之下,是最好的选择也不为过。
枪声此起彼伏,甚至没有人知道到底响起了多少次。
可唯一能确定的是,城墙上的尸骸越来越多,那种堆积之下宛若是一座座小山丘横立在城墙之上,即便是隔着老远都能清楚的见到这些尸体。
鲜血无数,早已化作了瀑布一般。从城墙上喷涌下去。
刺鼻的鲜血味道,带着一股冲天的腥味,笼罩在整个京都的上空。
没有人知道这一次的枪声之下,多少人死亡,可是这漫天被染红的天际,以及空气中挥之不去的刺鼻鲜血味道,让他们知道,这一定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。
雷铜等人已经有些麻木了,。
而他身后的那些火枪手,瞳孔之内已经从一开始的兴奋,变成了淡然,甚至到了麻木,以及现在的些许忌惮。
没错,是忌惮,是害怕,是慌张,是畏惧!
他们是优势一方,他们收割着对手的性命,他们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,可是他们还是内心动摇了。
因为他们见到的不是敌人,不是与自己生死一战的对手,他们见到的是一心赴死的普通人。
这些人,就这样,站在原地,将自己的性命完全交给他们的火枪。
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场景,让所有人都感到了一种前方是深渊的味道。
没错,他们还有自己的道德感,有自己坚守的情操,有自己的原则。
这一刻,所有人都犹豫了,他们站在原地,不敢开枪。
而雷铜和施绥以及燕磐三人,同样是面色苍白,双目泛红。
他们很清楚,自己在做什么,他们更清楚在战场上本就是没有所谓的仁慈一说。
他们之所以有现在的反应,也确实是受到了特殊情况的眼前局面的影响。
但,他们终究是战士,是周铮最为信任的人,无论发生什么,无论前面是什么,对三人来说,都不重要。
他们只要相信一件事情就可以,那就是周铮的决定,坚定不移的执行就可以。
至于眼前这是普通的百姓,还是真正的兵将,他不在乎。
若是这些人逃,他可以不管,。
可他们站在原地,他们自己求死,那么也怪不得有任务在身的三人。
见到身后的兵将不愿意开枪,甚至见到有兵将已经哆哆嗦嗦开始后退,他们还见到了有兵将甚至开始苦口婆心的规劝这些人离开,当然也有一些兵将试图劝解雷铜等人取消行动。
啪!
可这样的做法,却让雷铜心头猛地一惊,甚至连面容都出现了一丝波动。
他没忍住,走到这人的跟前,狠狠的一巴掌甩过去1
当兵,最重要的是什么?是服从,是绝对的服从!
若是连服从都不愿意,若是连命令都不执行,他们这兵还有什么意义,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!
在战场上,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心狠,曾经的雷铜吃过这个亏,所以他现在不愿意吃亏。
只可惜雷铜和施绥几人手中的火枪已经没有了子弹,他们只能从身旁的兵将手中将火枪重新夺过来。
三人相视一眼,没有任何的废话,直接举枪射击。
他们的目的很简单,只要周铮不叫停,他们就永远都不会停下自己的射击。
因为这是命令,因为军令如山!
然而,他们没注意到的是,除了自己三人之外,身后的数百镇北军,几乎都是愣在了原地。
他们呆滞的看着这一幕,丝毫不在出手,甚至出现了后退的迹象。
这样的情况,自然被诸多人看到了。
尤其是京都之内的郑开和世家大族以及达官显贵。
他们都将城墙上发生的一切看在了眼中。
这样的大屠杀,就算是他们做好了心理准备,可仍旧是感到了一种极端的压抑。
但这样的压抑之下,他们却在眼中闪烁出来了光芒。
因为他们在这样的大屠杀之下,竟然见到了数百火枪手的畏惧和忌惮,这是他们从未想到的,现在他们更是看到了这些人的退缩,甚至想要放弃战争的念头与想法。
这样的情况,始料未及。
可所有人都感到了一种极端的兴奋。
所有人都知道镇北军的强横,都知道镇北军的绝对战斗力,在最初数个时辰之内,镇北军伤亡数千,损伤到达了百分之七十,这样的情况下镇北军都没有后退半步。
那个时候,他们是真的害怕了。
因为这哪里是精锐,这简直就是魔鬼,简直就是战神,简直就是无敌的精锐。
可现在他们看到的是什么,看到的是镇北军是精锐,但这样的精锐还有良知,也有软肋,他们有自己的恐惧,他们还是会害怕还是会忌惮!
这个世界,从来都不害怕你强大,他们真正害怕的是你没有弱点或者没有明显的弱点。
可现在他们似乎找到了镇北军的弱点,找到了这一支号称大周最为强横的精锐的弱点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