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史书写到第二次京城保卫战的时候,也就结束了。 因为他们,再也没有机会,继续纂修本朝的史书了。 朱祐樘将手中的史书,扔到这些史官修撰的脸上。 朱祐樘被他们记载的历史,气得连连冷笑:“这,就是你们给朕纂修的实录吗?” 这些实录要是流传到后世去,那他昏庸的名声,就可以跟英宗皇帝相提并论了。 九位史官修纂吓得浑身发抖,跪在朱祐樘的面前,不停地磕头。 “陛下饶命!陛下饶命啊!” “这些都是于慎他逼我们这样写的!我们其实不想这么写的!” “但是于慎说我们要不这么写,他就要杀了我们全家啊!” “我们都是被于慎给逼的啊!” “于慎他坏事做尽,实在是大明第一奸臣,陛下您快杀了他吧!” “但我们是无辜的啊!求求陛下,饶我们一条命吧!” “……” 史官修撰们痛哭流涕,追悔莫及。 身为翰林院的史官修撰,这就证明这些人,全都是一甲进士出身。 一甲进士是什么概念? 一甲进士,历届科举只有三人,分别称为状元,榜眼和探。 科举三年一次,一甲进士,也只有三人。 也就是说,相当于一年,才会出一位一甲进士。 而且一甲进士,都是皇帝在殿试时,御笔钦点的,被称为天子门生。也就是说,这九位翰林修撰,他们全部都是先帝的天子门生! 这九位翰林修撰,就是大明王朝九年养士的精华。 有这个身份在,等到他们日后离开翰林院,出任地方实权官员,是板上钉钉的。 之后平步青云,成为尚书阁老,也不无可能。 他们的前途一片璀璨,他们是真的不想死啊! 为了能够活命,这九位翰林编撰拼命地把责任,甩给已经兵败被俘的于慎。 于慎失败之后,京城内一切大逆不道的事情,也都变成于慎干的了。 至于于慎到底干没干过,逼迫史官改史的事情,只有天知道。 朱祐樘已经没有心情,去调查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了。 因为是不是于慎逼迫史官们这么写的,一点都不重要。 重要的是,在史书上,出现了这样的记录。 身为修纂实录的史官修撰,就难逃其咎! 朱祐樘的眼神,冰冷不已:“你们怕被于慎杀全家,就不怕被朕夷三族吗?!” “啊?!” 九位翰林修撰,惊恐地瞪大了双眼,全身像没有骨头一般,一下子瘫软在了地上。 他们浑身颤抖不止,牙齿不断地碰撞发出噪音,内心坠入无止境的深渊。 这一刻,他们多年的努力,化为了泡影。 他们为之奋斗多年的目标,成为了虚妄。 朱祐樘面沉如水,冷冷下令。 “牟斌,将他们全都押下去,夷三族!” “清查翰林院,所有负责修实录的官员,不分大小,一并夷三族!” “和之后清查出来的谋逆之臣,一起行刑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