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最后,在徐昌和汪直汇报完毕之后,刘瑾才向朱祐樘汇报东厂的审讯结果。 “启禀陛下,这次兵变的全部过程,东厂已经审问出来了。” 随后,刘瑾便从杨通私自联系兵部左侍郎于慎,走私军火开始说起。 包括谎称瓦剌来犯,诱杀大同总兵,派自己的儿子杨魁率领部队在紫荆关埋伏等等…… 将所有事情,事无巨细地向朱祐樘说了一遍。 朱祐樘这时候,才知道了兵变的所有情况。 如此来看,朱祐樘这次亲征的途中,做出最错误的决定,就是在土木堡的时候,派高顺分兵前去迎敌。 但在当时朱祐樘的视角来看,他是绝不相信这些边将们,有胆子做出袭营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来的。 而且他也不知道居庸关的守将,居然也参与了兵变。 从当时朱祐樘的角度出发,他身后就是居庸关,前方又是来求援的明军,派军支援自己人,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。 谁知道杨通这些边将,有这么大的胆子?! 谁知道呢?! 朱祐樘心中既感到愤怒,又感到憋屈。 杨通此人,不仅发动兵变,想将他置于死地。 失败之后,还捏造他被瓦剌人俘虏的事情,想给他扣上“叫门天子”的帽子。 此人,朱祐樘必将其挫骨扬灰! “刘瑾。”朱祐樘的语调变得低沉。 “奴才在。” “将杨通押往校场,诛杨通九族,抄家,行菹醢。” 菹醢是一种非常残忍的刑罚,盛行于商朝,自汉以后,史书便难寻其踪。 简单来说,这个刑罚,就是将犯人剁成肉酱。 这个刑罚,还是朱祐樘在《御制大诰》里,见过一次。 “是,陛下!”刘瑾低头领命。 朱祐樘难解心头之恨,又下令道:“受刑之人,午时之前,全部押到校场。” “所有抄得的银两和粮食,也全部押入校场!” “再让全宣府的军民,都到校场观刑!” “午时三刻,朕亲自主持行刑!” 听见这话,汪直,刘瑾和徐昌三人,顿时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,齐齐领命:“是,陛下!” 朱祐樘一挥手:“下去吧。” “微臣,末将,奴才告退!” 三人行礼后,恭敬地退出会客厅。 随后,一脸肃穆地奔向宣府校场,调兵遣将。 徐昌来到军营,立刻召集手下的将领,下达命令。 “所有远征军,立刻驻守宣府各个地区,防止出现骚乱,重点看守校场!” “即刻清空校场,将昨夜查出的三千七百余名叛军,押往校场,等候处决!” “是!总督大人!” 在徐昌的命令下,这些远征军的将领们,第一时间便带领手下的士兵,清空了宣府的校场。 同时,大量被反绑着双手的宣府叛兵,统统被押到了校场跪下,等待朱祐樘亲自主持行刑。 这些被押上校场的叛军们,心中无比的恐惧,不少人害怕到全身酸软,连走路都走不了,干脆是被人拖到了校场。 直到现在,他们嘴里还在不停地忏悔,求饶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