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除了这个疑点之外,还有另外一个疑点,也随之解开了。 那就是为什么朱祁镇,是在八月十五日被也先俘虏的,可也先打回京城的时间,是在十月份。 这一个半月的时间,几乎没有电视剧,或者营销号提起。 现在看来,那就因为也先在遇到朱祁镇的时候,身边只有两千多人的使团,没什么战斗力,搞不好连兵器都没带。 大明各个边镇都不接受朱祁镇,也先就只能带着朱祁镇先回草原调兵。 想要用武力,迫使大明朝廷迎回英宗皇帝。 想明白这些事后,朱祐樘心中感到无比的荒唐。 大明朝廷的边镇将领,派兵偷袭了大明的皇帝,结果被一个草原部族瓦剌所救。 瓦剌忠心耿耿想将大明的皇帝送回,可大明的文官边将们又处处设卡,想方设法地阻止大明皇帝回归。 这……这件事实在是太荒唐了,太违背常识了! 但仔细思索其中的利害关系之后,又觉得这件事还挺合理的。 因为除掉朱祁镇这样,处处与文官作对,一直打压文官边将的皇帝,换上一个朱祁钰这样的傀儡皇帝,才更符合文官和边将们的利益。 而对瓦剌也先来说,朱祁镇一直扶持他们瓦剌,让他们瓦剌在草原上,站稳了脚跟。 帮助朱祁镇继续当皇帝,才更符合瓦剌人的利益。 而从结果来看,朱祁镇和瓦剌也先,一败涂地! 文官顺利扶持朱祁钰上位,迎来了文官们的八年盛世。 而瓦剌也先在失去朱祁镇的扶持后,在景泰五年就死于内乱。 整个瓦剌部族,被迫向西迁徙,退出了历史舞台。 很多历史事件就是这样,乍一看很荒唐,仔细研究之后,更觉得荒谬。 直到理清各方的利害关系之后,才能从历史的迷雾中看到一点真相。 利益,是凌驾于国家,民族,血缘,感情之上的东西。 如果受制于民族视角,那就没有人会相信明朝的文官边将们做了汉奸,出卖了他们的皇帝。 也没有人会相信,瓦剌这么一个异族,对大明皇帝竟然会如此忠诚。 但历史上,这种事情非常普遍。 近的,有朱元璋带着蒙古人打北元,忽必烈带着汉军直捣蒙古人老巢。 黄台吉带着八旗军侵略大明的时候,汉军旗的汉人,打自己的同胞也是最出力的。 远的,南北朝时期,高欢一个汉人,带着鲜卑人组成的军队打汉人。 宇文泰一个鲜卑人,带着汉人组成的军队打鲜卑人。 民族矛盾在阶级矛盾面前,不值一提。 为了自己的利益,他们这些人,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!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