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朱祐樘静静地看着汪直,示意他继续说下去。 汪直整理了一下思绪,开始向朱祐樘介绍起这位王越来。 “王越是豫州大名府浚县人,是景泰二年的进士。” 王越作为一个北方人,能在南北不分榜的景泰二年考中进士,足以见其文化实力雄厚。 要知道,在景泰二年的201名进士中,只有27名进士,来自北方。 “王越初为都察院监察御史,巡按浙州,蜀州,晋州等处。” “后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,随抚宁侯朱永征毛里孩,初次赞理军务兼纪功赏。” “之后王越便一直征战在前线,在河套红盐池大胜鞑靼满都鲁汗,总制三边军务!” “随后又与微臣一起奇袭威宁海,追战黑石崖,取得延绥大捷,立下赫赫战功。” “先帝曾下诏封王越为威宁伯,掌前军都督府。” “以文官之身,因军功封爵,除了正统朝的王骥因三征麓川有功,被英宗皇帝封为靖远伯之外,就只有王越了。” 其实在整个明朝的历史上,因军功封爵的文官,只有三位。 最后一位,就是大名鼎鼎的王阳明,王守仁。 同时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,曾在正统年间,发动过三次北伐,分别为亦集乃之战,丰州之战,以克列苏之战。 三战三捷,无一败绩。 朱祁镇不仅北伐,他还南征。 朱祁镇四征麓川,打到孟养等地,在金沙江立石为界,召集当地土人对石发誓,石烂江枯,尔乃得渡。 四征麓川,同样无一败绩。 麓川之役若是不胜,那后果就会和安南一样,麓川将永久地从大明独立出去。 所以不止有万历三大征,同样也有正统三大征。 正统年间明朝对外征战极为频繁,自英宗掌权后,基本每年都会对外发生战事。 并且无一败绩! 直到正统十四年,朱祁镇御驾亲征,他输了第一次,还是输在了自己人手上。 也就是这一次,文官们将他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。 …… 弘德殿里,汪直介绍起自己这位老搭档的生平,可谓是如数家珍。 汪直脸上也多了些笑意,似乎回想起和王越一起在前线征战时,快意人生的岁月了。 只是随后,汪直又叹了口气。 “只是在成化十九年,微臣被先帝贬到南直隶,王越亦被下诏夺爵除名,谪居安陆。” “成化二十一年七月,王越还曾上疏向朝廷诉冤,未果。” 朱祐樘听后,没有立即回应,只是又拟了一道中旨。 “朕知道了,将这封中旨,送去安陆吧。” 汪直愣了片刻,才伸手接过朱祐樘的中旨,神情难得的激动。 汪直双膝跪地,欣喜地向朱祐樘行大礼:“微臣代王越,谢陛下隆恩!” 朱祐樘摆了摆手:“你就别代他了,让他亲自到朕的面前谢礼吧。” “是,陛下!” “去吧。” “是,微臣告退!” 汪直再度谢礼后,带着朱祐樘的中旨,恭敬地离开了弘德殿。 随后,汪直加快了脚步,用最快的速度回到了西厂衙门。 片刻后,数十骑西厂番子,簇拥着汪直,奔向城门。 汪直要亲自去安陆,将王越给接回来!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