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眼下说完了蒲州的事,张宁也询问起北边的生意来。 “这次北边的生意怎么样?需要哪些东西?” 王泽指了指王瑶:“瑶儿,你来给你张叔说说。” “是父亲。” 王瑶起身,将北边的生意一一道来。 “张叔,这次北边要的最多的东西,就是铁片了,一共要三千片,这张叔可得想想办法了。” “三千铁片,没问题,我可以从彰德府调来。” 张宁略一思考之后,便答应了下来。 王瑶:“还有就是两千斤茶叶,我们王家库存只有一千三百斤,得靠张叔补上这七百斤的空缺了。” 张宁点点头:“这大冬天的要茶叶,确实是不好找,不过张家今年春天刚好屯了一批茶叶,可以补上。” 王瑶继续说道:“最后就是粮食了,今年冬天北边缺粮缺的厉害,还有一万三千石的缺口。” “一万三千石?这么多?!” 张宁沉思一会后,突然问道:“今年春天,朝廷要多少粮?” “朝廷贴出的布告是两万石,按照规矩,我们两家一人一半。” 张宁没有把话说满:“我们张家今年在北边购置的土地,今年一共产了八千石粮。” “再加上蒲州的库存,还有一万一千石,这两相加,就是一万九千石粮食了。” “还剩四千石两粮,我再想想办法,看能不能找人借调一些。” “但不能保证一定能筹到粮啊。” 王瑶听到这里,神色一松,微笑道:“张叔尽力便可,就算差一些朝廷的粮,我想周将军应该也能理解的。” 王瑶所说的周将军,就是宣府负责收粮的副总兵官周弘毅。 每年朝廷发布征粮布告之后,都由王张两家,将粮食运到宣府,然后从周弘毅那里拿到捐抄。 再用这个凭证,到朝廷换取盐引。 在很早之前,聪明的晋商们就发现,与其每年都要费大量的力气,将粮食运到边镇。 不如就在边镇地区买地屯田,招募边镇佃户,为自己种田。 收获的粮食,可以就地供给边镇,将运输费用节省下来。 而张家,就是在宣府和大同府这两个地方,拥有最多土地晋商。 最后,张宁又问道:“这次货什么时候起送,又由谁来送?” 王泽露出一个微笑,有些自豪地回答:“这次的货,五天后起送,由瑶儿负责运送。” 张宁惊讶地拱拱手:“王兄好福气啊,令郎已经可以为你分忧了。” 王泽和王瑶两人,笑而不语。 商量完这两件事后,四人便结束了会议。 张宁让张谊带着王瑶,去张家的库房里,取北边要的东西。 与此同时,一张拜帖被家里的下人,送到了张宁的手中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