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是,陛下。” 刘健记了下来,继续汇报。 “张蓥病逝,再加上兵部尚书马文升被斩首,如今又空出两部尚书来。” “依臣之见,这兵部尚书一职,可由佥都御史刘大夏来担任。” “刘大夏清修刚介,而中实坦易,喜人之善,恕人之不及。” “又曾历任兵部职方司主事、郎中、粤州右布政使,又处理过宣府的粮饷问题,经验丰富。” “这刑部尚书之职,可由右副都御史彭韶担任。” “彭韶刚正不阿,秉节无私,多有惠政。” “曾历任刑部主事,蜀州按察司副使,粤州左布政使,应天巡抚。” “彭韶经验成熟,处事稳重,当为刑部尚书不二人选。” 朱祐樘一边听着,一边点头。 彭韶这人,朱祐樘不了解,但对刘大夏却是十分熟悉。 之前便说过,王恕,马文升,刘大夏三人合称“弘治三君子”。 如今马文升已被朱祐樘夷三族,王恕还在任吏部尚书,但未被批准入阁。 再加上这刘大夏,这弘治三君子,朱祐樘算是凑齐了。 朱祐樘如今最大的问题,就是在朝中没有自己的亲信。 怀恩,汪直,牟斌都属于厂卫特务机构,高顺又是军队统领。 手下全是武将,没有文臣,所以对朝中官员的任命,真是两眼一抓瞎。 朱祐樘最后还是同意了刘健的提议。 “刘大夏和彭韶么?行,朕都准了。” 刘健又上前两步:“陛下,臣觉得刘大夏还可入阁……” 朱祐樘摆了摆手,刘健识趣地闭上了嘴。 “行了,朕觉得内阁有你们四位就已经够了,无需再举荐其他人等。” 刘健无奈,希望再一次破灭。 他只能拱手领命:“是,陛下。” “刘阁老,若是没有其他事,就先退下吧。” “是陛下,微臣告退。” 刘健退步离开后,朱祐樘才看向汪直。 “说吧,什么事?” 汪直快走几步,来到朱祐樘面前站定,恭敬地拱手:“回陛下,是京城分行那边,关于新大明宝钞的事。” “嗯?” 朱祐樘稍微打起了几分精神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