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李东阳和谢迁同时拱手:“陛下,徐溥兢兢业业,素有官名,是当今内阁首辅的不二之选。” “陛下,臣附议,徐溥当为内阁首辅。” 朱祐樘有些惊讶:“哦?朕还以为,刘爱卿会被举荐为首辅呢?” 朱祐樘记得,刘健这人确实在弘治一朝,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首辅。 刘健拱手谦辞:“臣资历尚浅,能力不足,无以为首辅之重担。” “身为陛下阁臣,当选贤举能,为陛下分忧。” 朱祐樘轻笑:“刘阁老能有这份心,朕很满意。” “行,朕准了。” 随后,刘健也推举了新的工部尚书贾俊,朱祐樘也准了。 刘健正准备往下介绍官员时,朱祐樘却摆了摆手。 “不用念了,朕只管各部尚书的任命,往下的官员你们自己决定,或者让吏部考核也行。” “说说吧,现在朕的六部尚书,分别是哪些人?” 李东阳上前一步,主动替刘健汇报。 “回陛下,现任六部尚书分别为吏部尚书王恕。” “礼部尚书刘健。” “户部尚书徐溥。” “工部尚书贾俊。” “刑部尚书张蓥。” “兵部尚书马文升。” 朱祐樘感觉有些不对劲:“这次共有四位尚书致仕,为什么张蓥和马文升没有致仕?” 张蓥这人,朱祐樘不了解,但马文升曾经被汪直查办,被贬戍渝州卫。 如今重开西厂,马文升不可能不反对。 刘健支支吾吾:“张蓥病重,这段时间都卧病在家,没有上朝。” “至于马文升……他没在京城。” “什么?!” 朱祐樘突然站起:“朕的兵部尚书,竟然不在京城?” “兵部尚书,擅自离京,他想干什么?!” “马文升现在在哪儿?!” 马文升现在在大同,他已经看到了大同府的城墙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