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李自成入京时,拷打整个京城所有官员,勋贵,外戚,富商,洗劫包括皇宫内帑,户部太仓,也不过搜刮出七千万两白银。 大明弘治年间,一年的赋税折合成白银,也才四百多万两。 从这三十多位官员的家里,竟然就抄出了四万七千两白银,还有六十七万贯户口钞。 当真是肆无忌惮的大肆贪墨。 同时,朱祐樘也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,就是关于户口钞的。 洪武年间,太祖高皇帝为了缓解朝廷的财政问题,发行了大明宝钞。 因为没有准备金,发行毫无限制,宝钞投放的面额巨大。 并且朝廷只管向外发钞,却不回收大明宝钞。 老百姓可用金银铜钱与国家兑换宝钞,却不能用钞与国家兑换金银铜钱。 所以大明宝钞流通之后便迅速贬值,百姓重新用回银钱,或者干脆以物易物。 太祖高皇帝为了缓解宝钞的贬值情况,曾下令民间禁止流通银钱,也禁止以物易物。 但并没有多大的作用,大明宝钞在洪武年间,就已经贬值到了原本的六分之一。 百姓八成的财富,灰飞烟灭。 到了永乐年间,现在的太宗皇帝,以后的成祖皇帝,为了缓解大明宝钞的贬值,实行“户口食盐法”。 大户每月购买食盐一斤,缴纳宝钞一贯。 依户口配给食盐,收取盐税。 户口盐钞在出台之初,确实短时期内抑制了大明宝钞的贬值。 但宝钞贬值是发行制度的根本问题,因为朝廷规定其不兑换金银,百姓心中无法接受,仍然无法稳定钞价。 永乐十九年四月,太宗皇帝下令暂时停造大明宝钞 至成化十年,盐钞起解,开始钱钞兼收。 户口钞,名存实亡。 但一直到弘治年间,大明的官方货币,一直是大明宝钞。 不过朝廷已经放松了白银的管制,白银和铜钱已经成为大明事实上的货币。 朱祐樘觉得,自己的改革,应该就从货币开始。 经济是一国的命脉,想要挽救大明朝,最重要的就是为朝廷为朱家,搞到足够多的钱。 而货币又是经济的根基,从货币改革开始,增加大明王朝的税收。 大明王朝的税收,真是低的不能再低了。 可以说,大明就是给活活穷死的。 以弘治一朝举例,弘治元年的税收大致分为两个部分。 一部分是实物税收:米约1987万石、麦子约896万石、丝约3600斤、绵约265万斤…… 一部分是货币税收:金银约52380两、户口钞约8843万贯、杂课钞约7393万贯。 全部折合成白银,约为四百万两。 穷的可怕。 如今朱祐樘掌权之后,最重要的事,就是多给咱的大明,搞点银子花花…… 朱祐樘正构思着大明货币改革的事宜时,司礼监的一位小太监匆匆跑来,俯身低语。 “陛下,汪直求见。” 第(2/3)页